很显然,大众汽车的市场份额正在拱手让人,危机也慢慢展露了出来。
就让我们看看目前大众汽车遇到的两个危机和两个举措,看看是否能如愿奏效呢?
“没有竞争力”,是大众品牌老大Thomas Schäfer对于目前的危机发表了明确的声明。
据德国《商报》报道,大众乘用车首席执行官在2023年11月底与首席人力资源官 Gunnar Kilian 的内部会议中表示:“我们太慢、太迟钝、太复杂——这是不可行的!”
不久之后,他又在管理员大会做了跟进:“由于我们以前的许多结构、流程和高成本,我们不再具有大众品牌的竞争力。”
而这里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了大众汽车赢弱的车机系统,这是早在大众首款纯电动ID.3上市时就已经碰到的问题,卡顿、黑屏等现象屡见不鲜,直接影响到了用户的体验。
而在后续ID.4、ID.6上市后这么多年,车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。
车机系统问题也影响到了PPE平台和SSP平台的交付,这也是为何保时捷纯电Macan上市一拖再拖的原因,因为它影响到了全集团的产品战略,导致大众集团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足。
大众纯电动汽车在其最重要的中国市场,已然失去了燃油车霸主的气势,甚至被逐渐边缘化。
这也导致了此前信誓旦旦要全面纯电转型的大众,不得不靠着想要放弃的燃油车养着,将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。
虽说大众ID.3现在销量可以月月破万,但这是在把价格大幅降到12.59万元的基础上获得的。
根据内部人士透露,这个价格卖一辆亏一辆,虽然消息不确定真假,但确实是不亏不行,不然市场份额就完全没有了。
而同样大幅降价的ID.4 和ID.6 家族,则并没有激起消费者的兴趣。
的确,大众依然很有钱,有资本亏本赚吆喝,但于品牌、于产品而言,都不是长久之计。
回想一下,在中国市场,大众什么时候这么狼狈过?
那针对大众目前遇到的危机,大众集团的高层内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,其中就包括两个关注度很高的降本增效的措施。
目前,大众宣布计划将人员管理成本减少 20%。
虽然,大众汽车没有透露具体的失业人数,根据未经证实的传言,4,000 个工作岗位将成为紧缩措施的受害者。
除了裁员以外,大众还将扩大部分退休人员的范围,必要时在各级别员工,包括管理人员提前终止协议。
而自11月份以来,大众的所有招聘都已经被冻结了。
一旦人员流失,加之员工不安定的情绪,无疑就是损失了部分前进的动能。
正如大众强调的那样,新车型的开发时间将从 50 个月缩短至 36 个月,以便更快地将车辆推向市场,同时又不影响质量和安全。
到2028年,这个措施将节省超过10亿欧元的现金。
大众汽车还将技术开发中的测试车辆数量减少了 50%,而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模拟,这预计也能为集团每年节省下约4亿欧元,“且不会影响质量”。
不难发现,大众一直提到的是“不影响质量”,这自然也是内部所担心的最大风险之一。
众所周知,德国人的严谨和精益求精,注重品控,而这些优势的基础是时间的堆砌和反复的打磨。
一旦开发时间减少了14个月,我们相信大众汽车一定会力争质量控制,但要说质量是不是会和之前一样好,还是叫人心里打个问号的。
而假如这张王牌都失去了,那么大众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消失大半了。
大众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挑战,裁员、减少开发时间只是降本的措施,最核心的内容是智能科技的提升。
最后,拿Thomas Schäfer的话来说:“大众汽车是一个超级强大的全球品牌,拥有悠久的历史、数百万忠实的粉丝、传奇的产品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专长,但我们现在的目标是让品牌再次闪耀。”那最后也留一个问题,依你之见,你觉得大众何时能够真正闪耀起来呢?
推荐阅读
旅行轿车是国内市场的冷门车型,虽然有些品牌引入过一些车型,但最终都以销量不佳而告终。与国内市场截然不同的是,在欧洲市场,有些明星车型选择放弃三厢车而仅保留旅行版,如大众PASSAT。在国内,不少人将旅行轿车称为“瓦罐车”,这是国人对Wagon谐音得来的昵称,在奔驰的字典里它被称做Estate,奥迪喜
2025年05月21日对于一个实力车型来讲,出厂前肯定需要严苛的要求,这才是长期以往生存下去的关键。广汽丰田汉兰达大多数人并不陌生,作为一台中型SUV可以说是代表性的车型,而目前2023款车型与时俱进,全部都是采用混动方案。从销量上来说,目前单月可以卖到6413台,旗下车型也是分为5座以及7座版,而趁着有时间,这次我们和
2025年05月21日有一种机械结构曾因在WRC赛场上大放异彩而声名大噪,它在不影响差速范围的情况下,用纯机械结构赋予了差速器响应迅速的限滑功能,其名为托森A型差速器。托森A型差速器又称蜗轮蜗杆式限滑差速器,其结构由左/右半轴蜗杆、左/右半轴蜗轮、直齿圆柱齿轮、壳体等零件组成。从其剖面图来看,位于下方的大齿轮形似齿条,反
2025年05月20日